心香一瓣悼先贤
2025-05-09 13:45:1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张咪 | 作者:胡震球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7682

编者按:

历史长河奔涌向前,但总有一些片段如星光般永恒闪耀,那些镌刻在档案中的记忆、流淌在笔尖的故事,承载着时代的重量与个人的坚守。忆峥嵘岁月,豪情犹在;写时代春秋,笔涌波澜。“汨罗档案”公众号推出“忆峥嵘岁月”专栏,聚焦汨罗各行各业典型人物的回忆文章,文章作者或是汨罗各条战线肩负重任的老领导,或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的汨罗籍寓外乡友,或是音容宛在遗墨留香的故人。以档案为媒,以文字为桥,带您触摸历史的温度,重温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,汲取前行的力量。

​抗日战争时期两度出任湘阴县县长谢宝树(字明诚)的《守土日记》,记录了湘阴军民同仇敌忾、抗击外侮的一段史实,是反映湘北地区抗日历史的一部珍贵文献。而本人完整保存《守土日记》的曲折经历,却鲜为人知。

五十年代初期,我在湘阴县公安局工作。由于当时对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,机关院内散失的名册、卡片、书刊等资料比比皆是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在故纸堆中发现了谢宝树著的《守土日记》。全书分上、下两册。

我对这位为官清正、积极抗日、才华横溢的“伪县长”早有所闻。读了他的《守土日记》之后,更为他爱国、爱乡的精神和勤政、廉洁的作风所感动。于是,我就将这两本书“私自”珍藏起来。

1958年,我被错划为“右派”,被迫离开机关去劳动改造时,对自己所有的书籍进行了一次大清理,并移交和烧掉了一部分。对《守土日记》准备付之一炬。在入火之前,我又翻阅了一次,觉得此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,还是“大胆”地保存了下来。1966年8月,史无前例的那场“革命”开始后,“造反派”给我重新戴上“右派”帽子(其实我的“右派”帽子,早在1959年已经摘掉),红卫兵上门破“四旧”之前,我又一次清理了自己的藏书。这次清理出当时可能被视为“四旧”的书籍达50多斤,都送到供销社当废纸卖掉了。《守土日记》是伪县长写的书,当然不敢送到供销社去卖,再一次准备烧掉它。可是,当我翻到其中所记录的一些湘阴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实时,实在不忍将它付之一炬,于是便将它夹在一批政治书籍中,继续保存下来。

1969年的一天,我突然发现这套保存了18个春秋的《守土日记》不翼而飞,向家里人和少数几个有文字往来的亲戚朋友打听,均无下落,使我心急如焚:一是为它的丢失而感到惋惜;二是担心落到别有用心的人之手,而成为挨整的“材料”之一。我老家玉池公社鹤泉大队有位青年,因为在“文革”初参加“造反派组织”而受到审查,并被打成“现行反革命”。公社革命委员会到他家搜查,发现了我所保存的两本《守土日记》。他交代说,“我从县里下放回来时挑了一箱书,在路上借给他两本。”在当时的情况下,我是不会、也不敢将这样的书外借的,况且他也不是喜爱这类书籍的人。此书为何到了他的手里,我至今也不得而知。事情发生后,我便多了一条“保存反动书籍”的“罪状”和一顶“毒害青年的黑手”的“帽子”。《守土日记》也被当成我的“罪证”送到县里有关部门。有幸的是,被当时县档案科负责人胡志忠同志发现了,将它收入了县档案馆。

八十年代初谢宝树所著的《守土日记》由县志办和湘阴、岳阳等地的史志和档案部门反复复印、介绍、摘要转载和引用,1995年,湘阴县政协文史委再版4000册。此书成为了解湘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文献资料。作为保存《守土日记》原版孤本18载,并因此而担惊受怕受过委屈的我,心理上感到莫大欣慰。作为多次细读过《守土日记》的我,将用《守土日记》中所记录前辈们不畏强暴、英勇抗战的可歌可泣事迹教育后辈,以纪念为抗击日寇而献身的先烈,并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。

1987年我应聘参加修市志,第一次见到《守土日记》的复印本时,感慨殊深,即赋诗联各一首, 以悼谢公。

诗云:

峥嵘岁月仰高风,再读遗篇泪雨淙。

非我穷途珍故纸,感君浩气咽长虹。

千年古邑添新景,十亿神州改旧容。

东亚龙吟舞吼日,心香一瓣悼明公。

联云:

公为抗敌铸丹心,系戟枕戈,两守孤城呈浩气;

我在穷途珍故纸,经风历雨,几藏遗著献心香。

作者胡震球系县公安局原党组副书记,1986年5月退休

责编:张咪
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专题
精选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